最長達兩年!那些音樂界的罷工事件
音樂人向來是社會運動的「最佳助攻員」,在重大抗爭場合中都能見到音樂人帶著自己的生財工具到現場免費聲援!但其實許多音樂人的工作環境、待遇也都是滿辛苦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音樂人如何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薪資凍漲、樂器自付,音樂家如何生存?
2013 年 3 月舊金山交響樂團宣布要取消樂團東海岸的巡迴音樂會,而原因正是樂手們不滿公司凍結薪水漲幅,條約不合理就算了,音樂家們還得為自己的「賺錢工具」-樂器買單!音樂家們平均年薪為 16.5 萬美元,但住在高消費水準的地區,生活基本開銷外加樂器成本相當沈重,但樂團執行主任的薪水卻有 60 萬美元,管理階層這樣豐厚的得利令他們無法接受,因此團結起來拒絕演出,捍衛自身權益,讓樂團面臨停演危機!
大家舉著「高層有獎金而要團員減薪水」、「管理層是走調者」、「為我們的孩子保持音樂活力」看板,在街頭獲得許多民眾支持,在取消了多場演出之後,舊金山交響樂團終於和音樂家們達成薪資協議,讓他們的薪資可以趕得上物價成長,在 4 月恢復演出!
用電腦取代 Live,百老匯變相裁員?
美國百老匯劇院幾乎從不停演,而 2003 年的罷工是史上第三次停演、第一次罷工!作為資方的劇院和製作人面對不斷汰舊換新的音樂劇,試圖以科技手段縮減開支,想用電腦模擬、直接播放音樂來代替樂手現場演奏,甚至減少一部音樂劇需要的音樂家人數,音樂家當然無法接受,決定群起罷工,以身體力行反對用模擬樂團代替現場伴奏,一同爭取工作機會!「我們是在爭取我們的工作機會,爭取我們的將來。我們要讓公眾知道,如果允許製作人減少這項工作,百老匯的聲音就會變調。」
這次罷工造成 18 個主要的音樂劇連續停演 4 天,有 350 名音樂家參加,最後雙方約定在紐約 13 個大劇院上演的音樂劇的樂隊最低人數上限為 18 至 19 人,保障了音樂家的工作、也留下了高品質的音樂。
音樂家為「版權」集體罷工!
1942 年到 1944 年間,「美國作曲家、作者和出版商協會 (ASCAP)」希望廣播業者提高公播版權費,但音樂家們在這之中卻未獲得任何「實質利益」。任職於美國音樂家聯合工會 (AFM)主席 James Petrillo,因爲與美國唱片公司協商版權問題失敗,號召了「音樂人集體罷工」!這場罷工中,工會中的音樂人不得擅自為唱片公司做「商業錄音」,也就是說他們也不得參與廣播節目和任何音樂產業的錄製工作。在 James Petrillo 的主導下,音樂家齊心一同抗爭,唱片公司才發現事態嚴重,鬧到連小羅斯福總統都出手協調,試圖撫平音樂圈中的內戰。
James Petrillo 打出持久戰, 當然就是在等對手一個個投降、舉白旗,果不其然開始有小型唱片公司同意協商條件,最後連大公司們也一個個態度放軟、妥協錄音版權費,為期兩年多的罷工才順利落幕!
從音樂罷工歷史中,我們知道音樂人罷工,是為了繼續生活、工作在最愛的音樂產業中,共同奮鬥的展現。各行各業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面,勞資雙方彼此尊重、合理、公平對待,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圖片來源:Bob Bob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