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面對音樂全球化 鎖定版權市場的銷售模式
我們獨家採訪到義大利音樂工作者 Andrea,他創立自己的音樂品牌 Alandra Music 後就利用各種版權音樂模式經營他個人的音樂事業,將音樂銷往全球市場,也預計出版一本義文版的版權音樂相關電子書,讓音樂人可以找到不同的獲益型態。
放眼全球 研究版權音樂
跟絕大部分音樂人一樣,Andrea 一開始進入音樂產業就是在大廠牌中玩了幾年電子音樂,早期還曾製作過黑膠唱片。但他逐漸發現市場有新的銷售模式出現,「一開始我只專注在一個美國知名版權網站中,但一年後我決定不再專注於獨家,我注意到有一大幅增加的銷售市場:版權音樂平台。」他開始研究有關音樂版權的相關議題,參考了幾本電子書、網站,他提到像是 Emmett Cooke 的《The Business of Music Licensing》這本電子書,對他產生很大的幫助,裡面有非常多秘訣可以增加對這個商業模式的了解。
另外還有像網站 MusicLibraryReport 藝術家訂閱可以訂閱隨時更新版權音樂產業跟網站,或是 How To License Your Music。他不斷搜尋、更新自己的資訊,也決定寫一本義大利文的版權音樂電子書分享給其他音樂人。
建立品牌 作品較具辨識性
熟知版權觀念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營運自己的音樂品牌,延續後續效益。「我不是那麼循規蹈矩的藝術家,作品融合各種音樂風格,因此總是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單純只玩喜歡的藝術風格,而做品牌、版權音樂主要也是我認為這是最適合我的路。」他持續跟其他製作人和歌手合作,用 Alandra Music 這個品牌接案,也非常幸運的,這幾年來一直都有機會可以跟大廠牌合作,製作爵士、沙發音樂等。
「我常問我自己,擁有自己的品牌是不是真的有利?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我認為有自己的品牌或廠牌會讓你有更廣的風格或更多藝術性的專案可以接。」一個完善、分類詳細的品牌,可以增加更多被聽到的機會,就像你拿整本目錄給別人看,是一目瞭然的,會比一項一項內容攤給別人看還快,這就是音樂品牌最主要的優勢。
關注市場變動
Andrea 密切地關注世界各地的音樂娛樂產業,他不只提到要多關注自己喜歡的文化、藝術、作品,更要將自己的作品放置到世界各地受矚目的平台上。「我不只在義大利市場活動,我考量得是版權音樂的大局。」他將音樂推到各個重視版權的國家,例如美國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市場、歐洲國家,當然自家義大利的廣告中也都可以聽到他的音樂。Andrea 特別強調「音樂全球化」的概念,他的方法之一就是將音樂投放到各大平台搜集當地市場喜好,例如他可以從台灣版權音樂平台的銷售狀況中,嗅出亞洲、華人市場喜歡的音樂類型,並重新整理自己的作品。
目前 Alandra Music 在全球各大版權音樂平台上有超過 500 首歌曲,他將自己的作品投放到不同市場,很有趣的是他有一首熱銷歌曲《Jazz Drums fast Solo》,總共賣出快 1000 次,這是一首簡單但旋律、節奏有趣的鼓曲,能有如此好評,也反映了市場需求並不特定。
善用科技下對關鍵字
科技是數位革命的基本,全球化是未來應用在每個產業上的概念,像現在要在倫敦錄唱、義大利製作、慕尼黑錄製薩克斯風、美國混音已不是件難事。對 Andrea 來說,他喜歡按自己的步調、心境寫歌創作,但這必須面對的就是要吸引到客戶群。「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在推廣我的音樂,有一群忠實聽眾當然是好的,但事實是我並沒有設定任何目的在做音樂,至少那不是我的創作核心。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音樂放到適合的平台,並用對關鍵字和描述讓客戶能根據關鍵字搜尋,讓最適合的音樂放到他們的專案中。」
Andrea 非常重視藝術家的價值就是:自由,「在你創作前你必須學會過生活,這樣你才有真材實料可以寫。」音樂對他來說不是一份硬性的工作,不管是在創作或是銷售上碰上困難,他都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面對音樂分工全球化要拿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案子變得相對簡單,版權音樂網站、數位推廣服務也都是免費的,任何人都有機會在網路上聽到你的創作,所以選對目標、鎖定市場是他音樂工作中不可省略的一環!
「只要你夠有才華,會有人主動上門來用你的音樂。」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