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用音樂展開新的醫療路-Dr.詹姆士
「在進入白色巨塔工作後,我仍舊獨自演出,當時又逢醫學中心大評鑑,蠟燭兩頭燒的我,罹患多發性肌炎,領取永久重大傷病卡。熟悉醫學的我,當然了解事態嚴重,雖然沒有走『生氣→否認→埋怨』這條路,但拖著日漸疲憊的身軀,我知道,音樂將會是我所能留下來的價值。」
一張從天上掉下來的證照⋯⋯
2011 年,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 28 歲復健科醫師,領取了一張年輕人不易取得的證明 – 永久重大傷病卡。
詹姆士是一位醫生、一位病人,也是一名創作歌手。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除了在白色巨塔中幫助病人外,還一邊到處表演,往音樂夢想邁進。
「大學期間,我希望自己能朝詞曲創作人的方向走,開始背起木吉他表演後,夢想又轉型成為希望透過自己的歌聲與歌曲意涵,帶給大家感動,藉此來點綴這現實又殘酷的社會。」
沒想到,人生峰迴路轉,病魔竟敲上自家門。在工作繁忙的同時,被宣告罹患重症,詹姆士壓根沒想到人生會遭逢巨變。「生病對我的打擊很大,其實並不期望音樂能改變什麼,我只追求在聽音樂的當下,專注那幾分鐘的平靜與瘋狂,曲終,然後繼續過生活。」未來如此的不確定,縱使是學醫的詹姆士也會對自己的疾病感到茫然,確診的當下只想著,有生之年還能做些什麼?詹姆士就此開始了全新的音樂路程。
「雨無情,雨無情,無想阮的前程⋯⋯」
「我在台中榮總當住院醫師期間,照顧一位南投來的中風婆婆,她經常滿臉愁容,有次查房我就問她:『阿罵,妳有沒有喜歡聽的歌?我可以唱給妳聽!』當週假日值班,我索性背著吉他到病房,坐在她的床邊,對她唱《雨夜花》」,人在生病後迷惘的心情需要溫暖的安慰,而詹姆士用歌聲勝過千言萬語,給予婆婆最大的鼓勵。
他將音樂帶進那充滿悲歡離合的場合,陪伴家屬與病人走過人生最殘酷的一堂課題。「2016 年器官捐贈感恩追思音樂會演出時,捐贈者家屬與受贈者本人與家屬齊聚一堂,彼此就像家人一樣,充滿著感激與思念,那樣的愛與氛圍,深深感染我。」琴聲陪伴失去與重生的人們展開新的人生,嚴肅的議題頓時化作滿滿的愛與感恩。
那些不期而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時候我並沒有特別學過任何樂器,頂多是國小國中音樂課吹的直笛。更糟糕的是,音樂成績永遠是所有科目裡面最低的,還記得國中某學期音樂總成績只有 70 多分。開始認真玩起音樂,是民國80年初《仙劍奇俠傳》剛問世時,像是蝶戀、比武招親、甚至戰鬥模式的配樂。」電玩配樂和動漫主體曲就這麼啟蒙了詹姆士對音樂的興趣,「真正專心投入音樂是高中參加吉他社,而且參加原因還是因為一個好朋友說服我買他的吉他,因為他要放棄了。」
考試壓力大的時候練吉他、生活緊張時將心情寫成歌,組樂團、唱歌、創作,一路彈彈唱唱的軍校醫學生,甚至在馬祖服役時還改編了軍歌,寫成《等到退伍的那一天》這首幽默的進行曲!
詹姆士在疾病的催促下,完成了第一張個人單曲集《聽診器》;而在工作上巧合地認識了現在的樂團夥伴,首張專輯《輕輕地走過》即以 Dr.詹姆士醫療團隊 組合發行。正巧要離開台中榮總前遇到了同為醫生的網路知名漫畫家 Nikumon,歌曲跟繪畫風格雷同的兩位創作者理念一拍即合,就這樣做出了一張繪本般的專輯。
專輯中的歌曲反映了他們對生命、愛與社會議題的關懷,「《殺人犯》是要強調我們毎一個人都是造成環境危機的兇手,間接導致許多生命甚至人類本身的死亡,必須去深刻反省。而《白色巨塔倒下了》是希望能道出目前醫療生態的困境,包含醫病關係緊張、救醜不救命、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醫護過勞等問題,盼望大眾能重視。」
「醫療充實音樂、音樂調節醫療」
「我是一位醫師,對於同時有病人與歌手的三重身分,我會覺得自己有更多的社會責任,去綜合這些養分來補充社會上缺乏的地方。其實我一直都希望能寫出讓人感動以及省思的歌。」在面對困境,詹姆士用音樂來賦予新的意義,未來如果有機會也希望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醫療的種種議題,讓嚴肅、死板的緊張氣氛,能有不同的色彩!
詹姆士的音樂也可以在加點音樂上試聽囉!
封面、照片來源:詹姆士提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