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首波大劇!讓《世紀天才》配樂超好聽的秘訣

國家地理頻道首部影集《世紀天才》(Genius)耗資5億新台幣製作,除了請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奧斯卡影帝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主演,也邀請到奧斯卡最佳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與羅恩巴夫(Lorne Balfe)攜手配樂創作。第一季以愛因斯坦的故事揭開序幕,全劇主要描述愛因斯坦的天才人生與充滿爭議的愛慾糾葛。 光要用音樂詮釋愛因斯坦就是一個挑戰性非常高的任務,而《世紀天才》的配樂為什麼這麼精彩?我們歸納了成就這部傳記型配樂作品的四大要素。

要素1:懂音樂、清楚自己要什麼的導演—金獎導演朗霍華為配樂創作勾勒出愛因斯坦的第一張面貌

導演朗霍華認為音樂在他的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好的配樂可以增加觀眾對於角色的認識,也可以鋪陳劇情要營造的氛圍,所以他希望在音樂的呈現上,能讓觀眾比較以情緒化、人性化的角度來看愛因斯坦這個人。除此之外,導演希望從主角本身出發,除了科學元素在音樂上的表現,同時也要讓觀眾感受到愛因斯坦在不同階段所面對的壓力。導演的需求很明確,對配樂來說,要怎麼用音樂詮釋愛因斯坦這個多面向的主角是一大挑戰。

s_99d6b1d99718384b198583803b98dc242d32328af13c7b7e0cbe817521e72ca6_1497941741163_hans-zimmer-lorne-balfe-734x310

配樂家漢斯季默與羅恩巴夫有多次合作經驗 [圖片來源]

要素2:短時間內凸顯角色特質的主題音樂—漢斯季默用50秒詮釋愛因斯坦的過去與未來

在配樂的分工上,漢斯季默負責片頭曲的創作,全劇配樂則由羅恩巴夫負責。由於全劇以非線性敘事的方式來描述愛因斯坦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所以在片頭曲的設計上,漢斯季默透過小提琴(暗示愛因斯坦鍾愛的小提琴)搭配充滿未來感的合成器音色,用來貫串愛因斯坦的過去與未來。

《世紀天才》對於愛因斯坦在納粹時代的歷程描寫甚多,因為一次納粹攻擊失去摯友的他,並沒有因為擔憂自身安危而逃離德國,反而更有向極端主義份子對抗的骨氣。信奉自由、和平主義的愛因斯坦對於研究結果意外促成曼哈頓計畫(註1)而十分懊悔,晚年花了許多心力在呼籲核武器的危險。漢斯季默用跨時空、更為宏觀的角度在片頭曲的創作上,他想要呈現的不僅只是愛因斯坦本身,而是他背後的整個戲劇性的時代,「我想表達的,不單是慶祝愛因斯坦所待過的德國文化,更要表達出這是一個被第三帝國所摧毀的文化」漢斯季默說。同時,漢斯季默還用音樂去鋪陳腳本中,在愛因斯坦充滿好奇心的腦海裡,那一段段在時間與空間之上的「星際宇宙」,所以他希望就是這段主題也能展現出慶祝科學的。所以在創作配樂的同時,也將故事時空背景因素考慮進去。

s_99d6b1d99718384b198583803b98dc242d32328af13c7b7e0cbe817521e72ca6_1497941913802_genius-show-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geniusportraits11

由強尼弗林(左)與奧斯卡影帝傑佛瑞洛許(右)分別在本片中飾演青年與老年愛因斯坦 [圖片來源]

要素3:用心拆解人物角色與歷史背景的配樂家—羅恩巴夫怎麼為愛因斯坦創造聲音?

劇情在年輕和老年愛因斯坦之間來回跳動,導演透過不同的片段來探索他生命中的關鍵時刻。羅恩巴夫認為整部配樂的風格必須一致,儘管交錯的時空背景不同,但不論是青年還是老年的愛因斯坦,這些歷程都成就了愛因斯坦本身。對於這部配樂,羅恩巴夫要營造的不是好萊塢常見的那種氣勢宏偉的聲音,而是比較強烈、力道更強的音樂。所以儘管已經使用大型編制的管弦樂團來錄製這一部的配樂,他還是用了許多充滿未來感的合成器音效來跟管弦樂結合,呈現劇本裡所要營造的時空感。

愛因斯坦是天才科學家、也是小提琴家、更是大愛情家,他一生對於情慾的探索幾乎可以跟科學相提並論了,在《世紀天才》裡,有相當多對於主角在感情世界的描述,但羅恩巴夫並不打算為他的每段戀情創作配樂,所以他要反映「愛」在主角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侷限在特定的女人身上。

負責全片配樂的羅恩巴夫也花很多時間跟導演討論怎麼用音樂來呈現一個人得到靈感的情境,在愛因斯坦的故事裡,有許多這樣的橋段,但羅恩不想用一般在電影裡面那些「靈光乍現」的誇張音效,因為對愛因斯坦這個角色來說,這些靈感是有其根本的。

愛因斯坦進行電梯思想實驗(註2)

要素4:故事人物的音樂特質—愛因斯坦在科學之外的音樂人生

要探索愛因斯坦的聲音本質,就不得不提到他鮮為人知的音樂愛好,愛因斯坦從小就演奏鋼琴和小提琴。小提琴之於愛因斯坦,是愛好、是生活、更是人生。他在柏林生活時,曾經與奧地利小提琴家佛里茲·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和鋼琴家阿圖爾·施納貝爾(Artur Schnabel)一同參與演出,他也常和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註3)一起討論音樂。他喜歡演奏小提琴奏鳴曲,莫扎特是他最喜歡的作曲家,他曾經說過:

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整天沉浸在音樂之中,把我的生命當成樂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歡樂都來自音樂。

從愛因斯坦這段話,就知道音樂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他透過拉小提琴,幫助他冷靜、沈澱、進入更深的思考狀態,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同時也是他的表姐Elsa說:「作為一個小女孩,我愛上了阿爾伯特,因為他用小提琴把莫札特演奏得很美妙,他也彈鋼琴。音樂有助於幫助他思考,當他思考他的理論時,音樂會幫助他,他讀書讀到一半,會走到鋼琴上旁邊彈幾聲和弦,彈完就回去繼續讀書。」

在《世紀天才》裡,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的橋段,實際上都是由倫敦音樂家Oli Langford所演奏的,在拍攝期間,Oli會指導飾演愛因斯坦的演員拉小提琴的動作。而配樂羅恩巴夫甚至還要飛到布拉格,監督演員在小提琴演出橋段的拍攝工作,他還為此研究了劇裡面的愛因斯坦所演奏的莫札特和巴哈作品,整部影集的配樂製作時程長達半年以上。

《世紀天才》第一季原聲帶已於2017年4月28日在數位音樂平台上架。

Spotify: http://spoti.fi/2oTe8fI
iTunes: http://apple.co/2ptGUGM

愛因斯坦在實驗室拉小提琴吸引到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經典橋段

影集的前導預告,傑佛瑞洛許用小提琴演奏Lady Gaga的Bad Romance,結束時還擺出愛因斯坦的經典吐舌,相當俏皮。

註1: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與製造原子彈的一項大型軍事工程,由美國以及給予相關支援的英國與加拿大執行。為避免納粹提前開發核武,1939年愛因斯坦和其他幾名科學家一同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美國政府需在納粹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在此間接造成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核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亡。(wiki: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
註2:思想實驗:使用想像力去進行的實驗,所做的都是在現實中無法做到(或現實未做到)的實驗。 例如愛因斯坦有關相對運動的著名思想實驗,又例如在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合著的科普讀物《物理學的進化》中,就有一個實驗要求讀者想像一個平滑,無摩擦力的地面及球體進行實驗,但這在現實(或暫時)是做不到的。(wiki:思想實驗
註3: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普朗克最大的貢獻是首先提出了量子論。這個理論徹底改變人類對原子與次原子的認識,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這兩個理論一起構成了20世紀物理學的基礎。這角色在《世紀天才》愛因斯坦的第四集登場。(wiki:馬克斯·普朗克

資料來源:
1.‘Genius’ Score Melds Music, Math and Science
2.Lorne Balfe On His ‘Genius’ Compositions
3.‘Genius’ Illuminates Einstein’s Musical Mind
4.《世紀天才》國家地理頻道官網

(封面圖片來源:variety)

加點播播:合法店面公播解決方案
About 加點音樂 (270 Articles)
加點音樂是由一群音樂人與設計師所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推動音樂合法使用與提升整體創作環境。addmusic.tw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