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那些聲音不缺席的策展回顧:台灣中部、東部
聲音,一直是策展的重要元素,它除了是場域內的音樂、裝置的音效、演出節目,更可以是展覽的主角。2016 年加點音樂以音樂結合品牌的「聽見設計展」,發現更多聲音的可能性,年底全球知名的策展團隊 teamLab 也到了台灣,透過互動裝置讓我們看到數位藝術原來可以玩這麼大。
2017 年,許多縣市也有亮眼的音樂X跨界策展,就讓加點小編帶著你繞台灣一圈,看看國內有哪些大型策展,以及展場內有哪些聲音相關的裝置吧!一起來期待 2018 年能在更多縣市看到不同的活動創意,發現更多音樂的可能性!
台中 / 2017綠圈圈自由造音
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發起的「綠圈圈」已舉辦五屆,2017 年以「自由造音」為主題,在場域內設計聲音互動裝置及體驗活動,內容包含兩檔展覽、六大造音裝置、50 場表演和工作坊、70 組藝術創作者和表演團體、390 件作品,是台中年度藝術盛會。
城市練習曲 這不是音樂課
在勤美術館率先登場的展覽,由加點音樂策劃八間小屋裝置〈這不是音樂課〉,結合平台多位音樂創作人,從聲音教育、音樂功能、生活聽覺,帶民眾發現聽覺的各種面向,中間場域更有擷果創意策劃〈好熱地KTV〉,打破一般民眾對於音樂活動的想像。
延伸閱讀:原來音樂課可以這麼好玩!綠圈圈藝術季今年大玩聲音體驗
電氣實驗所
電器實驗所是台中藝術家 Barkher 和 ALLO-MUSIC-PROJECT 合作的作品。外觀上是個大型母帶盤帶機,骨子裡是間電氣實驗所。傳統母帶盤帶機在音樂製程上除了後製美化聲響,也增加了音樂響度、細節等,好似聲音走過了神祕通道後,就變得不太一樣。彷彿一場電氣實驗,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左右邊簡單的按鈕,為既有曲目加上自我風格的混音變化。
時空傳聲機
時空傳聲機同樣由台中藝術家 Barkher 和 ALLO-MUSIC-PROJECT 合作的作品。從 70 年代的合成器到 90 年代的隨身唱機視覺意象為設計主軸,在充斥著各種文化的年代,營造一個隨性、活潑的聲響空間,彷彿經歷了一趟聲響時空旅行。
主辦單位: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活動日期:7/14-9/4 官方網站:http://greenripples.tw
宜蘭 / 映像節2017 Parallax
映像節是 2017 年在宜蘭的當代跨域影像藝術展覽,策展的方向為尋求作品類型和觀看經驗之間的改變,規劃包含現地創作、影音裝置、表演計畫與放映計畫等。第一屆更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中探勘及創作,透過影像、聲音、裝置、行為等藝術型態,針對園區早先為紙廠建築體的特性與空間產生對話,更為空間和探訪者勾勒出不同的溝通內容,為公眾開啟另一種想像的途徑和觀看方式。
信息˙激流(data.flux)
備受國際實驗聲響、觀念藝術界所矚目的池田亮司(Ryoji Ikeda) ,擅長將數學、訊息科技、聲響與視覺藝術等看似不相干的領域,創作成目眩神迷又觸動思索的沉浸式藝術裝置。
而全新創作〈信息˙激流〉,在 2017 的映像節首次於台灣展出。 而這也是池田亮司首次在台灣的大型現地創作,使用極簡的數位影像風格加上電子音樂,將整個場域翻轉成一個完全被影音浸入的場域,將關於宇宙行星以及自然的數據轉換為影像聲響。
影片為池田亮司於 2013 年在日本東京的演出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活動日期:11/18-12/10 官方網站:https://www.parallax.land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綠圈圈、映像節2017 Parallax 活動官網
延伸閱讀:
2017 那些聲音不缺席的策展回顧:台灣北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