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新一代設計展系列 – 那些好聽的遊戲作品們
加點音樂從 2016 年起,每一年都會為挑選幾個優秀的新一代作品,除了音樂類產品、影像配樂作品外,今年,我們也開始關注具有原創配樂的遊戲類作品。遊戲和影像的音樂創作邏輯不同,針對不同場景,在音樂與遊戲畫面的對點也是一大難題。本篇我們精選不同類型的遊戲,來聽聽他們的原創音樂吧!
異遇妖譚
製作團隊: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張宸禎/蔡品萱/鄭煒潔/張雅筑)
《異遇妖譚》是一款以發揚台灣特色為主,將台灣特色文化、建築、神怪傳說,在虛實夾雜中造出2.5D 皮影剪紙風格的台式奇幻RPG冒險遊戲。配樂的部分則是跨校合作。在團隊中,音樂由張雅筑統籌,和北藝大傳統音樂系的張嘉芳合作,張嘉芳負責寫曲、編曲,張雅筑負責混音。
這款遊戲共設計了 5 首音樂,分為主題曲、背景音樂、戰鬥音樂三大塊。主題曲的詞曲都是張雅筑所創作,採用崑曲的方式呈現,又帶點 R&B 的元素。而背景配樂有兩首,分別是〈即興熱鬧曲〉與〈異遇妖譚絲竹版〉。〈即興熱鬧曲〉為妖市場景曲,以傳統夜市、年貨街熱鬧的慶典樂傳達其熱鬧感。〈異遇妖譚絲竹版〉為崇德堂場景曲,為古式老家的絲竹慢板。而戰鬥配樂同樣 有兩首,分別是〈惡鬼現〉與〈墜化舞獅〉,主要以打擊樂作為基底,而BOSS戰的舞獅,則以鼓聲為主。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onster/
Unarus
製作團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林怡萱/林彥辰/謝雅淳/郭哲睿/黃亮凱)
《Unarus》是一款兼顧劇情、探索等多方面的獨立作品,內容是描述 22 世紀末,由於人口的遽增終於導致地球生態平衡崩潰,在太空科技的發展下,如何將太空人送到外太空,重新建立一個繁榮的世界的故事。目前共 3 個關卡,都有各自的主題音樂。
在製作每一關的主題音樂前,團隊會依照這關的劇情或是元素,來定義出音樂製作的一個方向,像是最一開始的教學環節,為了要讓玩家了解這遊戲是在太空的環境裡在遊玩,在製作音樂上就加了許多科幻以及機械噴氣的音效在裡面。在遊戲關卡及其他遊戲畫面的音樂,主要都是用鋼琴作為主要樂器創作出來的,像是第三關的蕊斯塔(Restart),便是帶有「靜謐、新生、萌芽」這三個元素所組成的音樂。由此可以看到創作團隊在音樂設計上的各種巧思。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tuedtd107Unarus/
Aster
製作團隊: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蔡郁寧/劉筱柔/施柏安/楊宗熹/巫翊丞)
《Aster》是一款音樂劇情遊戲,裡面每首曲子都是原創音樂,曲風會跟著劇情而轉變。玩家需在正確的節拍上以旋轉或點擊的方式蒐集音符,分數越高所得線索越多進而漸漸拼湊出這個世界的故事。目前遊戲的主要音樂共 4 首,加上主畫面音樂等配樂共 12 首歌,整個遊戲的音樂和音效都是團隊創作的,整個遊戲製作時間共一學期。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5roraStudio/
OctoKiller
製作團隊: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李宗軒/黃韋傑/石宜瑄/盧定宏/林昇翰)
《OctoKiller》是一款2D橫向捲軸黑暗動作遊戲,音樂是由林昇翰所創作。在遊戲中,有許多Boss戰,像是影片這首曲子就是利用鼓的節奏性與電吉他張力營造出破壞感的曲子,是其中一場Boss戰所使用的音樂。同時他們也在新一代設計展販售原聲帶,一共收錄 7 首音樂。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OctoKiller-739269359606032/
The Way Back Home
製作團隊: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孫紹軒/林新峰/吳姍諭/林育麟/張家瑋)
《The Way Back Home》是一款2D遊戲。描述的是一個從地下道醒來的人,只見自己一身白骨,以及在四周徘徊的怪物,為了尋找化為白骨的原因和這世界的秘密,他踏上了旅途,並漸漸了解關於自己的出生、遭遇、事業與罪過。遊戲的配樂也是由團隊自己創作、剪輯、混音,所以在遊戲製作的過程中,每一關卡設計出來,就會接著做音樂,不妨聽聽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