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3C音效的男人!和碩設計師揭開產品音效設計內幕

圖片提供:PEGA D&E

不管在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各式各樣的影像,就會有音效。音效代表的是影像物體的反射、有時候也是給觀眾的場景提示。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一個常常被忽略,但其實比影像更常在生活中出現的音效,就充滿在人們的生活中,沒錯,就是在我們周遭這些3C、科技用品,你有注意過他們的聲音嗎?那麼這些聲音又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在設計音效時,又有哪些考量呢?

產品的音效設計通常是用在科技與互動產品的前端,像是 AI 機器人的回饋聲音,筆電開機音效、自主研發的概念型、實驗性互動產品。和碩聯合科技在 2008 年成立的設計團隊 PEGA Design,長期專注在產品開發設計上,舉凡智能電子、消費性電子、車用裝置,以及資通訊產品,設計研發超過 20 種產品項目,在產品開發設計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本篇我們採訪到 PEGA Design 的音效設計師王翊軒(Brian),請他來跟我們聊聊 3C 產品的音效設計。

影像出身的產品聲音設計師

s_528f0dfaf92cde22b05927a39ff71329e5d9c046d054e819dacf3102feb557e4_1541127236730_brian
photo credit:王翊軒

Brian在團隊中除了要設計產品音效,本身是影像專業的他,也要負責製作品牌、產品的影片製作,影像中的配樂、音效也都在他的負責範疇。

在 freelancer 時期,主要從事影像工作,曾為電影《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及《冰毒》協助特效製作,分別與許多新創、VJ團隊合作募資影片、現場活動影像等等。談到會開始做聲音的原因,在玩樂團的父親是他的音樂啟蒙,從小累積的音樂底子,成了他在 PEGA Design 為產品設計聲音的契機,過去影像的經驗也讓它培養了對視覺和聽覺的敏銳度。

產品音效設計前要先了解的事—以家用機器人Aqua為例

s_528f0dfaf92cde22b05927a39ff71329e5d9c046d054e819dacf3102feb557e4_1541127383505_aqua
家用機器人Aqua(photo credit:和碩聯合科技)

設計一款產品是相當複雜的,音效設計師也必須和許多人進行溝通,在為 3C 產品開始設計音效前,首先要釐清硬體的「規格」和「音量」,其中音量的比重是最大的。在規格上,要用哪些頻率、波動,這些都是開發前期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發工程師)要提供的資訊。

為了方便溝通 RD 會做出音量表,會有使用情境上的流程,哪些流程需要提示音回饋、哪些不用,再來就來分析清單音量的規劃跟等級,進而定義音量。像是「喚醒」、「語音呼叫」、「警報」等等都算其中重要的提示音。

Brian 以機器人Aqua為例,因為它是家用機器人,所以有許多跟人互動的情境設計,這代表聲音在裡面代表的回饋機制就很重要了,「他跟我互動,就代表他要發出聲音讓我知道。」

這些情境設計就是 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範疇了,他們會出產品的狀況流程圖,將各種情境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使用者每個選擇會導向什麼結果列出來,而聲音設計師會根據這張流程圖,去設想哪些「事件」設計提醒互動,進而設計音效。

根據使用情境決定音量

s_528f0dfaf92cde22b05927a39ff71329e5d9c046d054e819dacf3102feb557e4_1541127492950_spl
日常生活中聲音強度與頻率的分布 [來源出處:Eargle, 2003]

了解情境和規格之後,可以將音量由低到高分為三種 Level,分別是「Speech Level」、「Music Level 」與「Alarm Level」。

「Speech Level」指的是使用者正在使用裝置,跟裝置面對面時,所發出的提示聲。這種提示聲只是要讓使用者知道裝置有接收到反應而已,所以音量不用太大聲。例如在用 iPhone 呼叫 Siri 時,手機所發出「登」的提示聲。這在 Aqua 機器人的音量等級就是1。

「Music Level」 指的就是注意力不在裝置上,背對裝置,裝置反過來要「找我們」的時候所發出的音效,像這種音量就要提高很多了。因為使用者的思緒可能在其他地方,可能在看書、看電視、或是在玩遊戲等等。這在 Aqua 機器人的音量等級就是2。

層級最高的是 「Alarm Level」,就是機器人偵測到有事故,例如家中有老人跌倒、甚至是火災,就會發出更大聲音去提醒,這音量是會大聲到足以叫醒人的。所以在聲音的清單中,必須標注是哪種Level,才能透過聲音給使用者最合適的反饋。這在 Aqua 機器人的音量等級就是3。

所以當聲音設計師在收到 UI Flow 流程圖後,會跟 UX 設計師去區分每個情境、事件分別要搭配多少音量,這也是避免開發過程中,工程師不斷來回確認,造成因繁複溝通產生的時間成本,所以必須在正式開發前定義音量規則。

根據年齡層決定音高的頻率

rawpixel-744408-unsplash
年齡越大,對高頻的反應就會越差,靈敏度會比年輕人低很多。(photo credit:Unsplash)

再來是要了解產品是要給誰用的。Brian提到,人耳聽到的頻率在 20赫茲~20000赫茲之間(因人而異),而每個年齡層對音量的反應都不同,所以必須確定產品的目標族群是誰,是跨年齡層的通用設計?還是集中在某個年齡層的商品?這都是要在設計前思考的點。

若產品是為高齡者設計,年齡越大,對高頻的反應就會越差,靈敏度會比年輕人低很多。像是搭公車的到站語音提示很大聲,這是為了讓老人家能清楚的聽見,所以聲音頻率就會高一點。

影片:如果你對於 20 赫茲 到 20000 赫茲 的聲音聽起來是多高完全沒有概念的話,使用下面這個影片來感受一下人耳的整個聽覺範圍吧。記得先把音量轉小一些,免得傷到耳朵喔!

在音量門檻的設計上,比較常見的有給年輕人的音量門檻 1、2、3,以及給高齡者的音量門檻1、2、3,或者是不限制,在通用設計的音量門檻上,包含年輕人與高齡者,雙方對音量門檻的標準也不同 ,依照情境上大部分是全部訂定以高齡者的音量門檻,這種通常音量都是很大的。

Brian 也提到音量門檻也是有例外的時候,同樣以 Aqua 機器人為例,在展場展示時,為了讓觀展者在吵雜的環境中能聽到聲音,所以音量門檻會調高,不同層級中的音量會比較接近,若以產品平常的音量展示,在展場是會聽不見的。

硬體規格決定最後音量的呈現

s_4e68780a8b6268d0d39e88d93fc58e5f1e42d5b347cd22e2693e65cc2923d969_1533724187525_photo-php
和碩聯合科技的AI新品發表會,左為家用機器人Aqua,右為商用保全機器人海姆達爾。(照片來源:udn記者蕭君暉)

除了上述提到的部分,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裝置的喇叭規格,因為3C產業所使用的發聲單體和一般喇叭不同,音樂創作者也很少有機會針對很差的喇叭做聲音設計,其中CP值比較一般、常見的就是手機的發聲單體,像是手機的喇叭可以開擴音聽音樂、看影片,音量會開很大聲,會當一般喇叭用,「平常用手機開擴音,聲音開到最大聲的時候,能明顯感受到音質的差異,其實一般3C產品的喇叭品質更差。」

Brian 以 Aqua 機器人的「表情包」為例,機器人的面板狀況最好時,FPS(影片每秒顯示幀數)只有 13 而已,平常都是落在 11,所以透過機器人的面板看影像都會很 lag,如果要在這麼 lag 的狀態下做動態,就要根據硬體的限制去設計內容,像是顏色、動態調整等等。而聲音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硬體的限制下,聲音能做到什麼程度,這都是在設計前期必須了解的。

所以以產品的 UX 來說,必須瞭解產品裝置內部選用了哪些零件(又稱「選料」),通常音效設計師都是在開發後期才會加入,不會參與到選料,所以必須了解這些喇叭單體在聲音上的效能如何,再去做設計。

案例

s_528f0dfaf92cde22b05927a39ff71329e5d9c046d054e819dacf3102feb557e4_1541127868417_perla
智慧門鈴Perla Bell (photo credit:和碩聯合科技)

Perla Bell 是今年在 COMPUTEX 展出的智慧門鈴,它有監控、語音辨識、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等功能,以人臉辨識來說,他能夠辨識出是家人、朋友或是陌生人來按門鈴,而門鈴就可以根據分辨出來的對象發出對應的音樂。

所以跟上面提到的流程一樣,首先要先了解產品的喇叭規格,去看頻率響應圖,這是為了了解喇叭最容易被聽到的聲音在哪個區段,那個頻段所呈現出來的聲音是比較好的。

屋內跟屋外所使用的發聲單體不同,Perla Doorbell 是放在門外給按門鈴的人聽的聲音來源,從頻響圖可以看出聲音必須設計在 800k 赫茲以上才能被聽到,而房裡的人聽到的聲音是從 Perla Hub 播出來的,聲音就必須從 10k 赫茲開始起跳。所以如果聲音設計師沒了解喇叭的硬體構造,做出頻響圖數值以下的音樂,那麼聲音就不會被聽到,這樣工程師為了防止不必要的耗電,就會將數值下的聲音全部過濾掉。所以在為產品設計聲音前,必須先確保裝置所需要的頻率,以及最小失真的頻譜範圍在哪邊。

另外針對 UX 來說,會有針對不同年齡族群,做不同頻率的音響狀況來設計聲音,大部分聲音設計師做的事情就是針對產品的喇叭單體做最好的頻段發揮,每個年齡層聽到的都會有差異,但最低門檻就是「都要能被聽到」,這個能聽的定義在於不能去賭喇叭失真的範圍。

冷冰冰的硬體,有溫度的聲音設計

雖然產品一般都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一般我們聽到的聲音比較硬,但其實現在有許多產品在聲音設計上,雖然只能依照硬體的規格設計,能發揮的很有限,但還是能夠做出不同調性、有溫度的音樂。像前面提到的的 Aqua 機器人,它的設定是一個女孩子。所以請來配音員錄了年輕女孩子的聲音,很像哈利波特裡面妙麗的感覺,目前只有中文。另外也會抓網路的語音資料,會發出 google 小姐之類的聲音,這就會比較嚴肅一點。

而最後分享的 Perla Bell 智慧門鈴,它的外觀是海底的珍珠,所以門鈴的鈴聲就不是我們常聽到的那種枯燥的聲音。在聲音設計上,Brian 做了一小段10~15秒內,可以不斷 loop 重複播放的音樂。因為門鈴的音量是為了喚起注意力,聽起來要舒服一點,所以一開始就做出海的聲音。

「門鈴的音樂可以彰顯這家人的品味,但這是理想上的作法。所以當初針對家人、朋友、陌生人生出三種不同的音樂。當時設計了三段,分別是海、拓荒者、時間流動(ocean、exploer、time flow)」。

最後 Brian 也提到,設計的流程會因專案有所差異,但從他的分享中,我們才知道原來習以為常的一個提示音,從音量的設定上就有這麼大的學問,相較於一般音樂音效設計,為科技產品設計需要更多的量化標準和專業溝通方式。現在的科技產品都強調與人的關係,相信未來產品的聲音也會有更多的貼心設計!

加點播播:合法店面公播解決方案
About 加點音樂 (270 Articles)
加點音樂是由一群音樂人與設計師所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推動音樂合法使用與提升整體創作環境。addmusic.tw

2 Trackbacks / Pingbacks

  1. 2018台北音樂設計節 — 專訪全記錄 – 加點音樂誌
  2. 嗶嗶嗶嗶——電子提示聲可能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聲音設計 – 加點音樂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