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創作去!配樂家林明學的旅行作曲設備
不論是設計師或是音樂人,藝術創作者不像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過著工作時間、地點相對固定的生活,甚至有時候旅行還要抽空工作啊!當然,每個作曲家的工作習慣、使用的器材也不一樣,這一篇,我們分享的是配樂家林明學的文章,來看看他在旅行時,帶了哪些設備進行創作吧!
文 / 圖 林明學
出門在外,作曲、編曲家們總會有讓自己繼續進行工作的一套設備吧!不管是咖啡廳、圖書館、旅店都可以是產生音樂的所在。
在這裡分享我個人旅行時簡易的創作設備配置,不算是什麼 fancy 的組合,價格門檻不高,也講求功能實用與方便性,我有許多成品就是在這樣有點克難的狀況下完成的。

MIDI 鍵盤與踏板
因為我是鋼琴演奏型的作曲家,對於雙手彈奏的音域需求大,越多鍵數的鍵盤我越感到自在,且又要在能夠方便攜帶的範圍內選擇,49 鍵的 M-audio 鍵盤是我目前用起來各方面還算舒適也很輕,我買二手的美金 50 元有找(原價 100 鎂),數位鋼琴所追求觸鍵的重量在這個狀況下我並不會要求,只要鍵盤能感應不同力度即可。
操作上,我會將原本音量的控制桿調成 CC11 的音色表情控制,保留 Pitch Bender 與 Modulation Wheel 控制原本的功能;另外,我也絕對需要踏板作延音的效果,開關簡便式的就好(只送 0 或 127),少了它我可是超沒安全感!
降噪耳機
咖啡廳隨環境真的是一個有點吵還會播放音樂的地方,但無法抗拒它就是一個很舒適的工作環境,還多少可接觸一些人群,雖我是能夠在一點噪音之下還能專注工作的人,一般開放式的監聽耳機並不適用,降噪耳機戴上後我耳朵很容易就只聽到自己的音樂。
外接硬碟
SSD 固態硬碟與 Thunderbolts 傳輸的組合應該是我老舊 Macbook 能做到最快速的讀取方式,音源都儘量存在電腦(第二顆硬碟)裡,裝不下才會放到這顆硬碟(1TB)。
滑鼠
視窗中編輯各區塊,觸控面板實在沒有比 Magic Mouse 方便,而且滑鼠小小的並不重,帶著不礙事,搭配鍵盤快速鍵就夠用。
Midi Controller
備用,當音源要多方參數控制同時寫入時才會拿出來,不然平常用 midi keyboard 有的就夠用。Nano Control 很方便,許多音源滑鼠按右鍵都可以直接設定對應的CC,錄 MIDI 時同時調整操作桿即可將這些變化直接錄進 DAW 裡面!
點一杯咖啡!
集中精神將定好的目標達成!(絕對不要打翻)這套 setting 打譜也很方便,買一個鍵盤袋把它們裝起來,走到哪裡都能記錄下環境、人群 inspire 你的樂音!
本文由 林明學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關於林明學
旅居紐約的台灣青年作曲家,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研究所,作曲事師配樂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之師-保羅‧奇哈瑞(Paul Chihara)。高雄電影節台灣越界單元長篇電影《兒子老子》、埃里溫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Head Above Water》之配樂製作。

出門帶四十九鍵 囧 . .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