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人物服飾的配樂靈感—椎名豪談《鬼滅之刃》音樂

編按:從沒沒無聞到成為網友口中的神作,日本動畫《鬼滅之刃》第一季已經在今年九月底畫下完美句點,不論是劇情、角色、分鏡、美術、配樂、歌曲...都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討論焦點。尤其在配樂的部分,不論是戰鬥的場景、殺鬼招式、或是在角色的描寫上都是非常細緻的,令人驚豔的程度絕對不輸給畫面本身,每一話都是劇場版規格的《鬼滅之刃》,連配樂製作方式也是比照電影配樂的方式製作,工程浩大。本番配樂是由《刀劍神域》、《Fate/Zero》、《魔法少女小圓》的配樂家梶浦由記和《京騷戲畫》、《詛咒屋姐妹》的配樂家椎名豪共同擔當,來看看作曲家椎名豪來聊聊本番的配樂的創作概念吧!

TV 版《鬼滅之刃》的配樂工作,由梶浦由記、椎名豪兩位作曲家共同擔當。據椎名介紹,此次兩位老師的作曲分工事先就已決定好。梶浦老師負責創作主旋律部分,並根據該段旋律,製作了若干個不同的編曲版本。梶浦老師所作曲子,分別出現在第 1 話中的序曲、中間及最後;第 2 話最後;以及第 4 話等部分。椎名老師則負責寫作片中的戰鬥及其餘場景,外加角色的一些專用曲等。

本作採取名為「Film Scoring」的譜曲形式。作曲家不像通常情況那樣,按照監督給出的「動畫音樂製作菜單明細」中的指示寫曲,而是直接根據眼前看到的具體影像進行實時作曲。

之所以採用這種電影作品中常用的作曲手段,主要是因為《鬼滅之刃》的場面展開中包涵諸多細節元素,若單純靠事前分段作曲後拼湊成型,難免在樂曲的音階高低、節奏疏密方面產生一定的不協調感,為節省事後再對上述問題一一做出協調修正所需耗費的時間精力,因此乾脆選擇「Film Scoring」。

由於作曲者從一開始就已選定了整首曲子的節奏與音高,並在連貫樂章中安排進適當的起承轉合,以便確保觀眾在欣賞畫面之餘,能享受到流暢的配樂。

本劇的背景設定為大正時代,日本社會從那時起,告別了江戶時代的種種守舊制度。像是,男子不再梳從前的「丁髷」(大相撲力士的髮型為丁髷的一種),而改為剪短髮,同時還引入了 「蒸汽機車」等標誌著文明開化的機械裝置,開啓了近代化的新篇章。另外,考慮到大正時代已逐步普及電氣照明,這點與昭和初期的分界並不明晰。又鑒於在定制樂曲時,製作方提出盡量少用日本民族樂器的要求,因此,椎名通過選用歐式曲風明顯的合唱曲,來突顯這一時期日本與歐洲交流日益密切的時代特徵。當然,和式樂器還是被用到,只不過不 「唱主角」罷了。

談到樂器的配置使用,椎名很大程度上從登場人物的性格特質、出身背景,以及衣裝配飾中汲取靈感。比方,我妻善逸形象可愛而富於親和力,因此在該角色的主題曲中用到了中小學常見的竪笛。而在錆兔出場戲份中,為表現角色如同幽靈般的詭異氣質,作曲家特意為其配了一段愛爾蘭的民謠,據說也是由人物服飾展開的聯想。但譜曲之時,人物還未完成上色,等椎名之後看到錆兔那一身綠、橘、黑相間,類似歌舞伎行頭的衣裳之後,又趕緊加進了太鼓等和樂成分。

雖然運用了「Film Scoring」的操作手法,但椎名坦言,等見到完工後的影像,自己還是做出了大量修改。不僅是為了配合細緻的節奏變化,還因為上色及攝影處理後,營造的氣氛與他之前的想象有所出入。尤其對於劇中那些絕對不可出現偏差的關鍵鏡頭,如炭治郎發出「水之呼吸」招數時,椎名都預先借來完整的設定資料及試製影像。

椎名希望,自己為《鬼滅之刃》寫作的配樂,能夠像體育課跳箱前放置的踏板那樣,起到快速引領觀眾進入故事情境的作用。

說起今後本作音樂方面值得關注之處,椎名表示,伴隨各式「鬼」的不斷現身與發招,也會運用各種技術來展現不同的音樂。例如,有種叫做可以操控時間軸靜止、啓動的技術,屬於音樂版本的「慢鏡頭」處理,能夠製造出極為獨特的音色。於是,他建議各位觀眾,不妨第一遍觀看時注意作品的情節影像,待到二刷時,再結合細品配樂的妙處。

本文由 Animedia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點播播:合法店面公播解決方案
About 加點音樂 (270 Articles)
加點音樂是由一群音樂人與設計師所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推動音樂合法使用與提升整體創作環境。addmusic.tw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台灣手遊《DEEMO》動畫化決定!主題曲將由《刀劍神域》配樂梶浦由記操刀 – 加點音樂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